WFU

網站頁籤

2020年6月27日 星期六

「邊緣型人格障礙症」的診斷準則;為何醫師沒有把我診斷出來?我是患者,為何我的症狀不像衛教文章裡的案例?

(2020-12-26修訂)
作者:李柏賢




「邊緣型人格障礙症」(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,簡稱BPD)的診斷標準如下:(註1)

患者自成年期早期(甚至青少年)開始,在行事作風處處可見:人際關係、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穩定及明顯的衝動性,表現符合以下五種(或更多):
  1. 若非把他人想得過於美好,就是反過來徹底貶低對方,反覆在這兩極之間擺盪,造成不穩定且高度緊張的人際關係
  2. 對於被人拋棄(即使只是想像中的)的事件,會有極為瘋狂的反應。
  3. 慢性且長期地感到空虛。
  4. 過度情緒反應所衍生的長期情緒不穩定。(如:陣發性的強烈沮喪感、躁動或焦慮,這情況通常會維持數小時、最多數日。)
  5. 不適當、強烈甚或難以控制的憤怒。(如:時常暴怒、常常感到生氣、一再地與人有肢體衝突)
  6. 至少有兩種具備潛在自我傷害性的衝動行為(如:瘋狂購物、縱欲、使用藥毒品、危險駕駛與暴食行為等)
  7. 反覆性的自殺行為、作勢要自殺、威脅要自殺或自我傷害。
  8. 自我認同障礙:明顯而持續的不穩定自我形象或自我感。
  9. 暫時性的妄想或嚴重解離感(在有嚴重壓力的情境才會出現)


我好像符合診斷,為何醫師沒說我生這個病


首先,別急著下結論,因為未受過專業訓練,你可能錯誤解讀條文的意思,或過度解釋自己的症狀。但臨床上,實際的診斷過程是需要長期的觀察與專業的評估,並和其他精神疾病做鑑別診斷,譬如:躁鬱症、非典型憂鬱症、藥物濫用、創傷後壓力症等。(診斷條文的例子與說明:這裡這裡這裡

或者,你的醫師已經診斷出你有BPD,但他選擇不告訴你,即使他也默默地在治療你的BPD。因為BPD在臨床上被公認是難治療的,藥物治療效果不好,患者需要很多衛教、心理治療,這非常考驗門診時間有限的醫師,所以他就乾脆不去提它,或不著墨在BPD的治療。

最後,醫師可能真的沒考慮你得了BPD。在過去,嚴重患者通常才被辨認及診斷出來,這塑造BPD患者都有嚴重外顯症狀的刻板標籤,所以在有限的看診時間壓力下。醫師面對症狀相對輕症的你(外顯症狀輕,不代表痛苦比較少),他沒有花時間評估你是否罹患BPD。(憂鬱症老是治不好? 留意是不是有「邊緣型人格障礙症」)

我是不是被誤診?為何書中的案例症狀表現和我差異那麼大?


一位患者很認真地閱讀我推薦的書籍《愛你,想你,恨你:走進邊緣人格的世界》,她很困惑地說:『醫師,你說我可能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症,但是為什麼書上寫的跟我差那麼多!坦白說,他們都很像得了躁鬱症一樣,會暴怒、攻擊人,但我都沒有。』




這位患者的問題很好。根據診斷標準,九項診斷要件中只要符合五項就達到診斷門檻,所以,同樣符合BPD診斷的兩位患者,最極端的狀況是他們只重疊一個相同症狀。換言之,他們都是患者,但是症狀差異非常大。。

再來,BPD最典型明顯的特徵是強烈情緒,尤其是狂風驟雨般的憤怒(即是診斷要件第五項)。所有專書或衛教文章通常都會生動描寫他們極具震撼性的暴怒。但是根據一篇嚴謹的研究調查,所有收集的案例裡,只有七成多的患者,他們憤怒的表現強度達到診斷要件五的標準。(註2)

所以,如果你成長過程中內化一個扭曲的觀點:生氣是不好的、是危險的、是沒有用的。那你會壓抑生氣,否認自己生氣,不表現生氣,但是這生氣會轉變為其他情緒、或轉變成衝動行為來呈現。(我沒有生氣,因為生氣也沒用!?    「情緒」有其功能、「感受情緒」需要練習、及「表達情緒」需要看狀況)


我痊癒了嗎!現在的我不再符合診斷了


確實,你的症狀可能緩解了。

許多醫師,包含我自己,曾經以為BPD既然是人格疾患,應該一輩子都會如此,但是大型追蹤研究顯示,多達85%的患者在十年後就不再符合診斷標準。所以人格疾患是可以好起來的,雖然改善速度不如其他精神疾病,如憂鬱症之類。(我生這個病,會好起來嗎? 談「邊緣型人格障礙症」的預後)

但是症狀即使緩解,當事人依舊存在著後遺症,這個事實提醒我們,BPD治療與復健同樣的重要。(「邊緣型人格障礙症」患者的兩項功課:「矯正性的情緒經驗」與「社交復健」)


診斷不是標籤,而是幫助自己的有用訊息


診斷幫助患者去理解生活困難與混亂是怎麼回事。診斷提供了有用的觀點與解答:

我們生了什麼病?這疾病是怎麼回事?這疾病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是什麼?
有什麼有效的治療?什麼治療適合我們?
我們要如何進行治療?我們該如何幫助自己康復?我們要如何避免復發等等。(「邊緣型人格障礙症」文章列表

診斷不是終其一生都不會改變,它不是標籤。如果你認為自己符合診斷,建議你與你的醫師討論,多方認識這個疾病(譬如:閱讀相關書本、網路可信任的資訊、及詢問專業人員等),透過這個診斷了解在你生活中需要面對怎樣的功課。


註1:


本文中的診斷評估是依據DSM-5,但考量文字的通俗易懂,故不完全使用台灣精神醫學會的標準翻譯,改以參考陳俊欽醫師的著作《原來這就是B型人格》並做部分修改。


註2:


參考文獻:Ten-year course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: psychopathology and function from the Collaborative Longitudinal Personality Disorders study.
Gunderson JG1, et al. Arch Gen Psychiatry. 2011 Aug;68(8):827-37。